跟爸爸还是跟妈妈?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作者: 陈盈    发布时间:2023-04-11  访问次数:410

许多大人都喜欢问小朋友一个问题: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这样的选择题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个世纪难题,问者或许只是玩笑,没把孩子话当真。但是有一种情况下,确实需要听听孩子的话——夫妻离婚时,如果子女未成年,则面临抚养权的问题。如果双方协议不成,而已满8周岁的子女跟谁生活、由谁直接抚养的问题,就应当尊重未成年子女的意见。

微信图片_20230411170954.jpg

近日,建始县法院民二庭审理了一起变更抚养权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曾经通过法院调解离婚,协议年幼的婚生男孩由男方抚养,时隔四年,女方却起诉要求变更抚养权,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离婚后,女方多次希望探望儿子都被男方及其母亲拒绝,后来男方再婚并到外地定居,与现任妻子生育了一个女儿,遂将儿子留在老家交给奶奶照顾。而孩子奶奶却迷上了抖音直播,照顾孩子不大尽心,男孩在校表现欠佳,老师、同学家长从孩子计,都希望孩子由妈妈带。女方得知这些情况,坐不住了,一纸诉状诉至法院,请求将儿子变更由自己直接抚养。

庭审当日,11岁的男孩跟着父母来到法庭上。开庭前,审理本案的刘法官拉着男孩谈起了心,孩子一开始有些畏惧,在刘法官温柔的轻言细语中慢慢打开了心防,把自己的想法小声告诉了法官:“更喜欢跟妈妈一起生活,和妈妈在一起更开心。”

庭审中,男方承认,自己到外地创业,男孩由奶奶照顾,奶奶确实照顾得不好,对孩子的教育,他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效果不好。但男方认为,女方目前没有工作,经济能力受限,并且女方如果再婚,继父对孩子不可能比他这个亲爸好;而自己虽然目前也没有挣大钱,但是勤奋肯干,能给孩子更优渥的生活和更好的未来,不愿意放弃孩子的抚养权。女方则表示,自己父母健在,而且都在学校工作,自己也在家,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自己虽然没有稳定工作,但是有和别人合伙经营花店的分成,找工作上班每月也能有几千元收入。

微信图片_20230411171000.png

“你们双方一直在强调物质条件,”刘法官说,“小孩的成长,固然要物质经济基础作保障,但是,小孩的健康成长,仅仅有物质经济是远远不够的,父母的陪伴、关爱和正确的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法官走到旁听席上,搂着孩子,告诉他:“今天爸爸妈妈走上法庭,坐在原、被告席上,皆是缘于他们对你的爱,争着与你共同生活,伴你成长。你现在还小,正是接受教育的阶段,你的家庭现在已经是爸爸妈妈分开居住生活,不能共同照顾抚育你,作为小小男子汉,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更加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不负爸爸妈妈的生养之恩,不负祖国培养教育。是吗?”11岁的小小男子汉收住了眼泪,点了点头。法官继续鼓励男孩:“你现在也有一定辨识能力,知道好与坏,你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你认为怎样对你的成长更有利?在法庭上不要怕,说说你的心里话。”男孩终于鼓起勇气大声对父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想跟着妈妈生活。跟着爸爸,爸爸要出去创业,把我交给奶奶,奶奶年纪大了,管得没有那么周到。跟着妈妈,外公外婆都在学校里(上班),家里人也多,跟妈妈一起生活更开心。”

男方听了孩子的话,沉默下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男孩跟随母亲生活,男方按月支付抚养费,可以随时探望。

离婚不仅仅是夫妻婚姻关系的解除,也是一个家庭的破裂,受到影响最大的,往往是年幼的孩子。父母离婚后,孩子往往只能跟随其中一方生活,而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来自父母双方金钱、教育、陪伴等各方面的呵护、支持。爱子,当为之计深远。不可否认,物质基础是必要的,同时,陪伴、照顾、正确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亦不可或缺。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法院判决离婚处理财产时,往往会更多地照顾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正是基于此考量。父母或许都是爱孩子的,但表现的方式往往不一样,孩子能感受到的关怀度也是不一样的,在离婚分居后这种差异会更加明显。孩子不能选择父母,对父母婚姻的破裂也只能被动接受,但如果只能二选一,想跟着爸爸还是妈妈,也该听听孩子的心声。


文章出处: 建始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