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邻纠纷”发微
法庭门前就是车水马龙的318国道,但是身处审判庭你不会感觉到外界的冗杂,除了庄严肃静,还有各执一词的当事人在不断争执。本是同姓亲友,却为了出檐一角、排水一隅对簿公堂。
法律是严苛的,审判庭上老法官在一丝不苟地调查案件事实,原告诉称:被告的出檐飘出原告的房屋严重影响到他的房屋安全;被告将排水通道封堵不让原告排水,这不仅严重影响其房屋地面的安全也给其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被告辩称:原告修建房屋时就已经侵占了其土地,且自家的出檐与原告的房屋有安全距离,排水沟是自己修建房屋时预留的水沟,无论是出檐掉落还是排水沟都在自己的责任田内。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充分举证质证,办案人员充分询问和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在实体与程序上都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当事人争执得何其大声,在公平公正的审判中也会偃旗息鼓。
为了更直观的查明案件事实,老法官和助理前去现场测量涉案纠纷的出檐以及排水通道。办案人员在现场勘测结束后回到法庭已经是下午时分,在阴阴沉沉的天空下,办案人员寥寥身形没有显得孤寂反而更加充满力量与光辉,这大概就是大学课堂里讲述的法治的天平会因为每一个办案人员的认真负责而熠熠生辉的光辉吧。
法律是平易近人且知冷暖的,诉讼也并不是高居庙堂之上。当事人会跟你唠叨他的家长里短,老法官将邻里亲友之间和谐相处的要义跟他娓娓道来。办案人员在现场勘验以及了解案件事实后积极主动地做了调解工作,本是同姓的亲友在法庭公平公正的调查下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双方均表示谅解对方的过错,握手言和,原告主动撤诉。
法律定纠止争,既要办案人员如涓涓流水般的耐心细致,也要人们在相处的时候勿因小事而做违法之举。遇到争执“礼让三分”,因为有时候人们争执的不是10厘米或者5厘米的使用距离,而是10厘米或者5厘米的互相尊重的礼仪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