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推进“三服务”,建强“共同缔造”主力军
(建始法院 杨寒梅)2022年以来,建始法院深刻把握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注重强基导向,立足“三个服务”职能定位,建立夜学、夜研、夜调、夜巡制度,持续深入开展集中法治宣讲、集中研学发改案件、集中调度审判质效、集中巡查司法作风,全面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不断开创人民法庭工作新局面,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助推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一次夜学讲好村民“法治课”。
“在邱家老屋、村委会、田间地头,我们参加了多场法治夜校,知道了怎么留下催债证据、如何计算诉讼期限、怎么去法院打官司……”太和街村的村民说道。
自建始法院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四个一”活动启动以来,各派出法庭持续开展法治夜校,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老百姓实际需求,立足地域特色,打造“别样课堂”,以江畔夜话、竹林议事等多种形式,让老百姓成为主体,真正变“填鸭班”为“自助班”,变“大锅饭”为“营养餐”,让法治融入百姓生活、让学法成为百姓乐趣。官店法庭将法治精神的传承融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中,用革命传统精神激励百姓学法守法,营造尊法尚法的浓厚氛围。景阳法庭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在小西湖、民宿点等开展法治夜校3场次,为当地老百姓讲解旅游企业、旅行社、民宿经营等法律知识。红岩寺法庭将“竹林议事”作为百姓学法的阵地和舞台,开展法治夜校5场,为老百姓讲解领里纠纷等的解决途径。茅田法庭深耕“太和文化”,充分发挥家事法庭职能,多形式开展法治夜校,助推建设“和美”乡村。
一次夜研开具案件“诊断书”。
“摸准脉搏,才能对症下药”。“针对该案,我认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营运车辆的停运损失应该属于直接损失,保险公司应该予以赔付……”在民事发改案件研判会上,法官们围绕四个派出法庭改判或发回重审典型案件的发改原因、案件争议焦点问题等进行深入研讨。
为进一步提升法庭案件审判质量,建始法院建立发回重审、改判案件的分析研判制度,通过逐案研讨,既对发改案件整体梳理,又从个案角度进行研判,立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针对州中院发改的理由进行分析、研判,做到清楚明白,为法官厘清办案思路、明确裁判方向提供交流平台。法官们从自身审判实践经验出发,对发改案件的焦点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并就一些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充分发表见解和建议,展开深入地讨论交流,极大调动法官的专业智慧和才能,有效促进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的统一。
一次夜调打通审判“中梗阻”。
审常态化开展法庭审判工作调度会,对法庭的审判质效进行全方位分析,针对办案中出现的短板项目,建立动态调度模式,将办案数量、质量、效果逐项进行细化、量化,实现法庭审判工作精细化管理。同时将“夜调”作为审判业务交流学习的平台,实现类型化学习,针对疑难案件,进行集中研讨,开展业务互助,发挥集体智慧,精准整理争议焦点,加强事实认定基本训练,解决不同法官业务盲区问题,研究解决审判中的疑难复杂、新颖前沿性问题,学习科学的可复制的审判思路,切实推进专业化民商事审判。
一次夜巡踢开发展“绊脚石”。
“在卷宗整理、工作程序、窗口建设、便民举措等方面还要进一步规范……”联系法庭的分管院领导在夜巡中对联系法庭开展巡视检查。
为有效强化法庭内部管理,建始法院常态化推进“夜巡”,从现场找问题,重点在司法作风方面开展监督、管理、引导,推进“巡、查、治”,引导法庭就内部队伍管理、司法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堵“漏洞”,补“短板”,梳理排查权力运行的廉政风险点、内部监管的薄弱点,做好“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形成科学合理、严格规范、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的“三位一体”审判管理模式,推进形成“精、准、严、细”的工作作风,实现法庭内部管理规范化,提升法庭建设水平和基层司法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