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手记丨在传承中成长 在帮带中前行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法院大门的新兵,我怀揣着憧憬与些许忐忑,走进了执行局指挥中心的大门。在这个充满挑战与责任的新岗位上,执行局副局长屈寒成为了我的导师。她毫无保留的“传帮带”为我点亮了职业道路上的明灯,让我在思想、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得到成长。
在法院工作,正确的价值观是指引行动的灯塔。屈寒导师深知这一点,从一开始便注重对我思想上的引导。她常以自身的经历为例,讲述法院人应有的职业操守,公正廉洁是底线,为民服务是初心,严谨细致是态度。每周,她都会与我进行一次思想交流,结合近期处理的案件,分析其中的法治精神和社会影响。她常说“执行工作不仅是法律程序的履行,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这种言传身教,让我逐渐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明白了法院工作的使命与担当。
执行指挥中心的工作复杂而繁忙,涵盖案件调度、信息录入、协调沟通等多个环节。面对陌生的操作系统和流程,我常感到手足无措。屈寒导师并未急于让我独立操作,而是采用“阶梯式指导法”,先带我观摩她处理案件的全过程,讲解每个步骤的逻辑和注意事项,接着手把手教我使用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从录入基本信息到生成法律文书,每一步都耐心示范,及时告知我常见错误和应对技巧,参与不同类型的案件处理也让我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当遇到群众来电情绪激动时,她教我“倾听-共情-释法-引导”四步沟通法,让我逐渐掌握了与群众打交道的技巧。在她的指导下,我对执行指挥中心常规业务慢慢熟练起来。
屈寒导师注重挖掘我的个人优势,进行差异化培养。入职初期,她敏锐地发现了我的文书撰写特长,便有针对性地安排我参与各类重要文书的起草,循序渐进地培养我的写作能力。无论是执行局日常工作简报编写,还是典型案例整理,她总会仔细批改,标注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耐心讲解司法文书特有的表达规范。“执行文书既要体现法律威严,又要让当事人看得明白”她常常这样教导我,这种“因材施教、发挥特长”的培养方式,不仅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事半功倍,更增强了我的职业自信心。
“传帮带”不仅是工作上的指导,更是生活上的关怀。初到单位时,我对食堂用餐、办公用品领取等琐事不熟悉,屈寒导师带我熟悉院内环境,介绍各部门同事。当我因家庭事务请假时,她主动协调我的工作任务,让我无后顾之忧。更令我感动的是,当她得知我喜欢打篮球后,主动向我介绍了法院篮球队的情况,并鼓励我报名参加。在每周的训练和比赛中,我结识了许多其他庭室的同事,大家在场上是默契的队友,场下是互相帮助的伙伴。通过篮球这项共同爱好,我很快与同事们打成一片,顺利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我不仅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也对法院工作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在屈寒导师的带领下,我逐渐适应了工作节奏,更深刻理解了法院工作的价值与意义。这种传承与帮扶,是法院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新人成长的“加速器”。作为年轻干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导师为榜样,虚心向前辈学习,主动帮助新同事,让这种优良传统在法院队伍中生生不息,为司法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